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隶属于自治区体育局,其前身为始建于1965年的内蒙古体育运动学校,2001年6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组建成立,是自治区唯一的体育高等院校。学院办学形式为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有较高学历层次和较高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合格的中小学体育师资,社会需要的有较高专业水平和特长的体育实用人才;还承担全区体育教练员、体育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任务。办学层次以大专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兼办中专及中专预科班。
学院成立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在自治区体育局和教育厅的领导下,学院领导班子带领全院师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发展,办学取得了一些成绩。2009年新的领导班子成立以来,认真研究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结合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学院办学面临的实际问题,对学院发展进行了客观而又辨证的思考,提出了“竞技训练是立院之本,高职教育是强院之路”的发展思路。对学院办学定位与功能有了明确的认识,对如何办好体育职业教育等重大问题,在思想上统一了认识,在实践中有了新的探索。提出了“紧紧围绕体育局中心工作和大众体育发展的新需求,突出学院地位,挖掘学院潜力,发挥学院作用;理清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体育和教育、教学与训练的三大关系,正确把握服务自治区竞技体育和服务大众体育需求,巩固和强化学院在自治区体育发展战略机遇期的重要作用”等科学发展策略。
学院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为重点,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体育服务管理人才为目标,逐步形成了具有体育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和训练体系。学院的全面建设得到加强,社会知名度大大提高,生源逐年增加,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进一步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迈进。
学院占地近200亩,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育人环境幽雅,办学设施齐全。建有教学楼、图书楼、综合办公楼、学生公寓楼、学生餐厅、体操馆、摔跤馆、武术散打馆、篮球馆、网球馆、乒乓球馆、塑胶田径场、网球场等配套设施;拥有生理实验室、新闻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中心、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等先进的实践教学设备。2009年新建了力量训练馆;调整装修了健美操训练馆、武术散打馆;配建了发电机房,改造新建了地下餐厅;新建了校园网络中心,增容扩建了教学用计算机房;新建全自动跟踪精品课程录播教室,进一步改善了学院的教学训练条件。
学院拥有一个高效务实、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 现有领导班子成员4人,院党委书记侯雪琳,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殷俊海,副书记兼纪检书记刘丽芳,党委委员、副院长嘎拉图。
学院下设十个处(系)室,分别为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处(团委)、总务处、运动训练系、社会体育系、竞技体校、继续教育部。为加强科研工作,还设有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全院共有中层干部12名。
学院拥有一支无私奉献、治学严谨的教师、教练员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135名,其中专任教师85名,具有高级职称和研究生学历的31名。学院还从团中央、北体大、上海、广东等体育学院聘任客座教授12人,区内高校和科研院所聘任特聘研究员6名,从呼市地区各大健身俱乐部特聘兼职教师16人,为学生提供了一流的师资。
学院注重加强党的建设,全院共建有十个党支部,其中包括两个学生党支部,一个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支部活动,党组织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院党委注重对学生和教职工的思想教育,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作用,为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为适应市场经济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学院不断加大对专业建设的投入,优化专业结构。学院高职设有学校体育、体育新闻、运动训练、体育服务与管理四个专业。在二线项目上,院领导提出了“重点对接、明确特色、强化优势、立足特点、关注大众”的竞技项目调整建设规划,力求在二线项目的布局和选择上更好地为自治区体育服务,使二线队伍培养更加立足于长远,服务于未来。中专及中专预科设有田径、摔跤、篮球、足球、竞技健美操、武术散打、网球等十几个专项。
按照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要求,学院注重于加强内涵建设,从开辟新专业,拓展专业建设入手,结合学院及大众体育市场需求,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运动训练、学校体育、体育新闻三个专业均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办学层次多样,举办有北体大MBA硕士班、运动训练专业函授专科班、内蒙古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专业本科自考助学班等学历教育班。学院还开设有普通话培训、中文速记培训站、体育职业技能培训、认定,体育职业资格培训、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
学院承担着为自治区优秀运动队输送竞技体育人才的任务,近几年来,学院培养的运动员参加全国性比赛获冠军共21名,参加自治区级比赛获冠军179名,为自治区优秀运动队输送运动员71名。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学院一体化学生张小平获得了81公斤级拳击比赛金牌;学院输送的运动员王浩,获得了20公里竞走第4名,还获得了2009年田径世锦赛亚军的殊荣;学院啦啦操队参加了北京奥运会体育展示现场啦啦操表演,并以优异成绩,为我区及学院赢得了荣誉;学院足球队多次获得全区各项足球比赛冠军。
学院现有在校生1500余人,学生管理实行院系两级管理办法,为加强对二线队伍的管理,学院实行二线运动员按项目队住宿、二线教练员担任运动队班主任工作的制度。
在学生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一切以服务学生为中心。注重以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辅之以制度管理。学院为困难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不断完善困难学生资助,开展大专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评选工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院发展和稳定的大事来抓,定期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组织专家、知名校友等为毕业生举行就业方面的专题讲座,引导毕业生了解相关的就业政策,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指导。
2005年,学院被自治区人事厅确定为“体育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2007年,被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精神文明单位”。2008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认定为“体育特有行业职业培训试点单位”;2010年被自治区体育局确定为“自治区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面对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历史性机遇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全院师生员工将在新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学院努力建设成为自治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高技能应用型体育服务管理人才培养基地,体育产业研发孵化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体育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基地,教练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正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必将拥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
体育新闻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代码670308体育新闻方向)于2003年申报并经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批准,2004年秋季开始面向全区正式招生,现有7个教学班,共有学生273人。本专业现有教师22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4人,中级职称4人,助教14人,分别为18.2%,18.2%和63.6%,兼职教师6人,占全部教教师的27.2%。体育新闻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体育新闻学、报纸编辑学、新闻法规与政策、新闻采访与写作、广告学、中国新闻事业史、体育传播学、广播电视学、体育新闻摄像、体育新闻摄影、体育公共关系学、体育概论运动竞赛学、基础写作、新闻美学、近现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课程。本专业具有比较稳定的校内及校外实习、实训场所:校内实习、实训场所:体育新闻摄影棚、暗室、报纸编辑室,以及学院各个部门等。校外实习基地:从2004年起,本专业已先后与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新报、内蒙古晨报、内蒙古商报、内蒙古晚报等新闻媒体建立了合作关系。具体实训方式,采取定期实训和不定期实训相结合的方式。
体育服务与管理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代码660305)于2009年申报并经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批准,2010年秋季开始面向全区正式招生。本专业新增的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从教育环境、教学基本条件、师资队伍、专业实验室及校外实习基地等软硬件条件已成熟。学院根据实际情况整合师资资源准备配备校内专业教师12名,聘请北体大、师大等相关专业客座教授6名。另外与北京体育大学合办MBA硕士研究生班,学院推荐6名青年教师攻读该专业研究生。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管理学、公共关系学、体育管理学导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娱乐体育管理、体育赛事管理、体育场馆管理、应用统计、体育经纪人、市场营销、体育产业管理、社交礼仪等课程。本专业具有比较稳定的校内及校外实习、实训场所。学院及内蒙古体育局所属体育科研所,体育工作第一、二、三大队及体育局武川训练基地和呼和浩特市英派斯、动感健身等十几家健身、娱乐、休闲俱乐部均为我院该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并且,实验仪器、设备及实习、实训环境均达到自治区一线优秀运动队服务与管理的一流标准。专、兼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比较稳定,业务能力、指导能力比较扎实熟练,能够很好的指导该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因此,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等硬、软件条件已基本成熟,能满足该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方面的条件,发挥本院优势,积极为本专业学生创造各种实践机会。
学院该专业实验室面积998平方米。充分利用现有4个实验室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各类实验设备,建好正建的2个实验室。根据教学要求,完善建立人体科学实验室,健身实验室,分年度投资购置教学设备及辅助器材。我院现有专业实验人员5名,其中高级实验员3名,讲师2名。教学环境优雅,基础专业实验仪器设备价值达12万余元。加强现代化教学硬件建设,加大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采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新的教育技术为新的教学方法,实现教辅手段现代化,多样化。
学院新落成图书馆面积为4687平方米,包括学院图书馆和电教中心。可用于新专业教学图书量达3万余册,相关本专业可用参考文献资料、阅刊达20余种。基本满足该专业教师及学生对图书、资料阅刊、参考文献的需求。很好地为教学、科研、实习、实训等环节服务。
学校体育学校体育专业(专业代码:660303)是2001年申报,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成立的。本专业自2001年开设以来,共招收了9届学生,共有学生470人。现本专业有教师26人,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8人,分别为38%,31%,31%,兼职教师2人 。开设的课程主要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概论、运动心理学、体育科研方法、体育保健学、体育统计学、体育绘图、体育游戏、田径、球类(篮、排、足、乒)、体操类(器械体操、基本体操、健美操)、武术等。本专业有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各2个,校内实训场馆总面积为54711.26m2,教学仪器设备、器材齐全。并建立了定点、集中、互动式教育实习基地6个,实训基地9个。学校体育专业口径较宽,培养的学生能适应体育行业的多种岗位。主要培养中、小学社会体育,体育经营与管理工作者。在以后的发展中将增设运动营养学专业,培养专业的运动创伤、运动营养、体育保健方面的运动医护人员;增设体育经管专业,培养体育场地经营与管理维护的专业人员;增设艺术体操专业,培养大型运动会开、闭幕式艺术体操表演人员等。我们将本着“立足内蒙,适应社会,服务人民,面向全国”的精神,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体育人才而努力。
运动训练运动训练专业(专业代码:660302)一直是我院主干专业,为自治区体育战线输送了数百名高素质、适应自治区体育事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几年来,经过努力,运动训练专业的建设日趋完善,招生数量稳中有升,师资配备较为合理,形成了一支适应专业教学训练需求的师资队伍。前本专业有专任教师33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共6人,“双师型”教师17人,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20人,其中在读研究生4人,占青年教师总数的20%。兼职教师4人,兼职教师全部来自专业训练队,具有多年教学、训练、比赛经验丰富,成绩突出的教练员,所占比例超过10%。
运动训练专业属于教育文化大类体育类专业,本专业的设置体现了体育职业学院的办学特色,是适应了我区社会经济和体育文化事业,特别是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发展的市场需求,该专业的设置与建设原则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体育职业教育质量为目标;积极适应体育工作的新需求,努力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体育人才。
在学生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一切以服务学生为中心。注重以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辅之以制度管理。学院为困难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不断完善困难学生资助,开展大专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评选工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院发展和稳定的大事来抓,定期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组织专家、知名校友等为毕业生举行就业方面的专题讲座,引导毕业生了解相关的就业政策,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指导。
联 系 人: 招生办
电 话: 0471-3361108
邮 箱: lianjianfeng_180@yahoo.com.cn
院校网站: http://www.nmtyxy.com/
院校地址: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成吉思汗大街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