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1来源:前程无忧博客点击量:510
1)请介绍一下你自己;
2)有什么个人爱好?
3)说说你最大的优点或缺点;
4)你认为你属于好学生吗?
5)说说你的家庭情况;
6)说说你对这个行业的看法;
7)你认为你还欠缺什么;
8)你能给公司带来什么;
9)你期望的工资是多少;
10)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事实上,俺没想到会引起热议,得到了很多回复,回复的观点整理后有几类:
1)基础性问题,必问。
2)某些问题确实很傻很天真。
3)有些问题可问,有些问题没必要问。
4)不同级别的人关心不同的问题。
5)还有网友仔细分析了问题的由来。
怎么说呢,今天有点时间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有个典故:一个人称赞北大,说北大看门的保安都很强,会提出非常哲学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确实是,很多哲学家一生都在寻找这个三个问题的答案,这也是哲学的基础问题。在一些人的眼里,一个保安可以很哲学,而一个HR可以很傻很天真。
更多时候,面试成了一种博弈,似乎在谈买卖,一方赢的多一点而另一方就输的多一点。难道说,就没有其他可能了么?很多HR都知道STAR面试的法则,这里不详细说了,不知道的TX自己去补课。
事实上,问题和答案是在必要的场景中才能发挥作用的,这里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根据问题进行追问,才能获得更具有判断价值的答案;另一方面是针对所有的答案可以做进一步的分析,获得重要的信息。
我一向反对“面试决定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对于面试获得的答案,是否在后期的试用期中或者工作中做进一步的验证和追溯。HR的工作要走向闭环,验证是重要的环节。而且HR的工作不仅仅是HR部门的工作,是所有管理者都应该参与的工作,因此,后期的跟踪和验证需要其他部门管理者进行。
在我的工作中,曾经被“硬塞”过一名员工,意思是这名员工我必须要,面试成了过场。但是,在后期的工作中通过一些对原来问题的验证,比如这名员工所谓的“大项目”销售经历在日后的工作中显示了“说谎”的验证结果,最终,我说服上级,“开掉”了这名员工。
我们回到问题上,第一个问题,请你介绍一下自己。以前我记得我发过一个帖子就是帮助应聘者应付这些问题的。实际上我当时提供的方法仅仅是“方法”。我不知道各位网友在生活和工作中是否不断的去判断自己的特点,如何形容自己。你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结论是什么。
我有一个方法,经常对我的同事说,我说:世界上有三个“我”,一个是我自己眼中的我,一个是别人眼中的我,一个是真实的我。也许我们很难界定真实的我是什么样子的,但是你应该明确的知道你自己和别人对你的认知,这是一个“自省和自我总结”的过程。
这个过程方式有很多,比如你的诉求,别人对你的诉求中就可以看见一些结论的影子。这样,一个新的角度的“自我介绍”慢慢成形了。不仅仅是跟人家讲“毕业于……曾工作于……曾取得过……”这样的经历,而且应该带有一种独特的自我认知和形象传递。这里仍然可以包括你的未来定位,从二以一个答案能够破解更多的问题。就是说,自我介绍这种问题我们可以看做是双方的“热身”或者“键入状态”的形式,实际上这个问题其实能够回答更广阔的问题。你的自我认定包含了以下诸多问题:比如爱好、优缺点、行业认知、家庭状况、好坏学生等等这些问题。从体系上讲,这些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HR要“应用”好这些问题,面试者要“应付”好这些问题。换句话来说,从整体逻辑而言,矛盾和破绽从自我介绍就已经开始了。
这最没个性的10大面试问题,我以前几乎都发帖提出过建议,最终,在我从面试者走向面试官,未来可能还要成为面试者的过程中,多角度的理解和思考,得出了“万变不离其宗”的结论。因此,答案不重要,问题才重要,方法不重要,观念才重要。
再有,最后一个没个性的问题是“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我相信你一定有,只是你不清晰,不敢问或者不好意思问而已。从这里回到了原点,那就是HR是否能告诉我在这里我能得到我想要的吗?以什么样的形式得到我想要的?等等问题。这其实是对自我介绍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补充。在我看来,一个面试者提出问题的时候,就是告诉我答案的时候。我更喜欢提问的面试者,这可以让我获得更多的信息,同时我也会如实作答。
上一篇:“狼道”与“羊道”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