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21来源:中国经济时报点击量:437
“党的十八大要求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1月1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在第十一届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未来我国要继续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就业质量的提高。
信长星介绍,目前,我国就业形势还十分复杂,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相互叠加,城镇就业压力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农村转移就业的压力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相互交织。
在此背景下,信长星认为,促进就业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增速趋缓的情况下,保持就业的稳定,压力更大,任务更重。
为此,信长星认为,未来就业政策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必将创造更多的、更高质量的就业机会。
——大力提升劳动者素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增长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这一要求,我国要更加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为企业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的四大群体就业工作,这是就业工作的重点。其中重中之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近年来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未来也将进一步加大政策的落实力度。目前青年劳动力资源的供给仍然是比较充沛、比较丰富的。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应当在这个时期加强人力资源的储备,为企业长远发展积累后劲。
——强化就业服务。在产业结构变化过程中,既会产生劳动者素质与产业需求不相适应的结构性失业,也会产生因市场发育不成熟、配置机制不健全以及信息不畅通导致的摩擦性失业。致力于上述两种类型的失业,要加快健全人力资源市场,更好地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针对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还要进一步落实帮扶劳动者就业的免费服务制度和各类就业援助制度。同时加强对企业的用工指导和服务,支持和引导企业改善劳动环境,加强人文关怀,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增强劳动者就业的稳定性。
上一篇:天津市2013年将调整完善政策 全年新增就业4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