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个人登录
  • 企业登录
  • 院校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登 录 立即注册立即注册立即注册

为应届生/求职者提供更多职业选择

为企业提供优秀的毕业生资源

为各大院校提供学生就业的渠道

企业入驻院校入驻 全国服务热线:010-80788512

内蒙古

 我的位置:首 页 > 就业指导 >  职场资讯 >发布新职位

HR必知:变“对立”为“对话”

2012-12-29来源:广东培训网点击量:615

我曾经惨痛的教训和后来的成功经历告诉我:在招聘中徒求“完美”之术,就如不练内功徒求招式的完美,不但舍本逐末,而且谁敢说自己有完美招聘的套路,肯定是自欺欺人。

我曾经惨痛的教训和后来的成功经历告诉我:在招聘中徒求“完美”之术,就如不练内功徒求招式的完美,不但舍本逐末,而且谁敢说自己有完美招聘的套路,肯定是自欺欺人。

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来看目前职场上存在的最直接客观的一组矛盾问题:求职者:“求职怎么这么难?”——觉得职场上谋职者供大于求,很难找到好工作。

用人单位:“招人怎么这么难?”——觉得人才缺乏,很难找到合适的人。

这种“对立”是怎么造成的?

——大多数企业在招聘中,都是告诉求职者我们企业如何好,前景如何美丽,为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现场调查几乎都认为如此);而求职者也无一例外的告诉用人单位:我是某方面多么有能力,多么值得你信任的人才,我将为你的企业带来升值(现场调查,所有HR都表示这是事实)——而事实上,在大多数的“一对一相亲”(招聘、面试)过程中,双方并不这样认为;或者在互相磨合的过程中,双方觉得对方并不是像他原来口中承诺的那样。这就像找对象、谈恋爱,如果双方都说对方好,而心理上实际不认为那么回事,怎么会有好结果呢?

那么,与其互相欺骗,或者自欺欺人,不如双方赤裸裸面对现实。我的看法和做法就是:如果真要追求“完美招聘”的趋向,那么,作为HR,就要展现企业“残缺和丑陋”的真实一面(因为我们无法要求求职者说:你首先把你个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全部给我老实交代一遍)。我在过去的失败和教训中总结的5招经验是:第一招:告诉求职者,你的企业存在的“残缺”和“丑陋”

也许你会觉得可笑,怎么可能这么做呢?但是,你马上就会觉得,真正可笑的是,你招聘的人没有到位,或者几个月中很快走光了。

很多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经常采用“美容法”,也许你会说,这是无奈,因为小企业吸引不了人才。可是,有没想想,“美容法”就吸引得了人才吗?你说你是最好的对象,他明天就发现不是这么回事,何况这个世界上,“永远有更好的”,只有那些既看到你的价值,而又能够同时包容你缺点的人,才能和你一起并肩作战。当然,如果真实告诉求职者:我们是一个很小的企业,我们现在能给的只是什么,你做的这份工作有多辛苦多辛苦……结果你会发现,有些面试过程不用你多费口舌,2、3分钟就彼此觉得可以结束了。你面试100个人,可能最终只有1个人愿意留下来。可是,你会发现,那个人很踏实,很努力,很稳定!对企业来说,“人才”是不是人才,最终看他是不是留下来为你所用。找对象时候,如果你明明瘸了一条腿,却告诉人家姑娘“我打球摔伤了”,始终是会被发现的。可是,我们很多HR,在招聘中却还是在美化企业那条瘸腿。

我所在的企业能够从5年前的10多个人的袖珍IT企业,到了今天的200多人,这一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真是一帮踏实朴素的员工,凝聚在一起,造就了企业的今天。企业小的时候,不怕没有人来,现在企业大了,我更加理直气壮的用这个招数。

HR,不要让美丽成为谎言。

第二招:从企业内部的“残缺”找“补丁”

企业要人才来做什么的?是来创造价值或者解决某种问题的。我们有时发现,HR为了找到一个好的人才或者适合的人才,苦心设计各种各样的面试题、技巧,有一大堆的表格、模型,可是结果,你还是发现招聘成功率很低。

一方面,“你有政策我有对策”,市场上各种应付面试的技巧应运而生,而且跳槽越多的职场老油条,越能在面试过程中花言巧辩,表现突出。最简单的,你现在还会在办公室门口放一个纸屑,然后等看看谁拾起来,你就招他吗?拾起来就是好员工吗?更多的人才是做大事不拘小节。虽然“细节决定成败”,但是没有做大事的,你连失败的机会都没有。另外一方面,就是你拷贝的那些大企业的面试模型表格题库,或者是你设计出来的那些,都是一种概括,他只能帮你做第一遍筛选。就如高考一样,只是用一种模式筛选某种智商高的人,但是不能筛选另外一个方面智商高的人,更不能筛选情商高的人。为何要概括出某种模型,而不直接把你企业存在的问题摆在他面前?我在招聘中,就是这样倒过来招人:一次招项目开发人员,从简历看或者面谈情况或者经验和技术职称,A都比B要好,按照以前的方式,我会招A.但是,我们技术部做项目的,经常和客户打交道,客户的项目需求经常变化,有些问题很难解决。我们招聘的时候,就是直接把这些问题端出来,结果,B能够给出很好的解决之道,我们招聘了B,后来发现,以前招A那种模式进来的人不能解决的问题,用招B这种模式进来的人,问题都大部分得到改善。还有,你有没发现,有些人面试中“机智善辩,有良好的谈判能力和竞争欲望”,结果做销售成绩非常一般,而有些看上去表达能力很普通,甚至有些内向,但是,他却成为你公司销售精英呢?

所以,招聘的时候,我们应该用逆反操作方式,先找到企业不足的、残缺的一面,然后看看谁能解决这些问题,从企业内部的“残缺”找“补丁”,而不是从HR选人的能力——“面试”这个环节突破,不是从招聘环节先判断这个人综合怎么样。“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

世事常常是这样:“逆”向,成就“正”果。

第三招:招“自私”的人,让员工“自私”的工作。

有些HR,仍然用老眼观看世界。例如,面试中稍微觉得求职者不谈集体,只谈自己的奋斗目标,就觉得他们可能没有良好的TEAMWORK.我看到的不少例子告诉我,在企业中表现得很好的人,往往就是那些为自己职业或者事业目标奋斗的人。何况,时代不同了,人力资源的群体,也体现了不同的特点。比如“80后”的一代,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首先就是:做这件事,对我有没好处?如果你用“60年代”的标准:凡事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那么,你和你的企业,和他们存在的,就不仅仅是代沟,而是楚河汉界。事实上,市场经济中的大多数人,何曾不是“自私”的——为了提高自己的收入、地位、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来到企业的?把“有没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卡在面试这个环节上,能面试得出来吗?一个人是否能够有集体观念和奉献精神,是到了你的企业后,机制和领导人的领导力决定的,否则,就不会有大批国企倒闭了。“自私”的人到了企业之后,我作为HR,也没有去灌输什么“为企业而奋斗”的理念,而是力图将企业的目标、利润,和他们个人的目标、愿望结合起来。我更多的是鼓励和支持每个人结合现在的工作,为自己的现在和未来而全力以赴。事实上,只要每个人的奋斗目标不断实现了,企业的业绩目标也实现了。

鼓励招聘“自私”的人,和招聘后支持员工“自私”的人力资源管理,看起来很丑陋,很赤裸。但是,我秉承一个理念:优秀的组织应该力图在达成每个成员的成功中体现自己的成功。

上一篇:HR面试不要忽略内在气质

上一篇:教HR如何一眼看穿假文凭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